人工智能作为“高新技术”的代名词之一,人工智能教育也被赋予了一层“高门槛、高投入”的滤镜。事实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并非一线名校专属。在刚刚结束的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来自西南边陲省份——云南的174名学生晋级Coding创意编程全国复赛并斩获佳绩。
造就如此成绩的“云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7月29日,由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与腾讯教育联合举办的云南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易卫东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希未博士、腾讯教育高级顾问严玉庆先生、云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院长杨涓、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四级调研员高军、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何韬、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耿宇鹏教授、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司慧迎、云南省妇联兼职副主席张梅、云南省科技厅引智处原一级调研员王乔忠、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原科普部部长高学明、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理事长刘玉洪、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总经理杨馀冰、腾讯教育产品副总经理朱亚娟等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希未博士在致辞中表示,科学技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下一个十几年,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将会更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新一代的青少年掌握在智能时代更重要的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已经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课题。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希未发言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四级调研员高军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人工智能素养,是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也是填补国内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的巨大缺口,打造世界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需要。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四级调研员高军发言
腾讯云云南省总经理杨馀冰介绍,早在2019年4月,腾讯教育向沧源县捐赠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助力当地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如今,腾讯教育联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已经为云南省多个地市一百余所中小学校提供了人工智能课程及赛事等相关服务。
腾讯云云南省总经理杨馀冰致辞
“信息技术”变“信息科技”
人工智能教育逐渐变为素养导向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设为独立科目,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课程理念从“技术导向”转变到了“素养导向”。圆桌对话环节中,腾讯教育高级顾问严玉庆指出,编程作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工具或手段,却未在此次的课程标准中被提及,意味着教育对底层逻辑的关注更加突出。
圆桌对话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耿宇鹏教授表示赞同,他认为信息科技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编程教育,“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育成软件工程师,而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了解与信息科技相关的各种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要教学生进行编程,也要把重点放在编程思维的培养上,而非编程语言或软件本身”。
新发布的课程标准具有明显的素养导向,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要求。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希未表示,如何将信息科技教育融合进课程,如何借助项目展开教学,都成为了新时代下对教师的新考验。
人工智能教学、包括信息科技课等校内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最主要手段,同时校外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何韬表示,由于受到专业教育资源投入的限制,学校往往很难凭借自身的力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硬件设施。借助社会各界力量,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资源,为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提供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外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型企业往往紧随科技发展潮流,自身的技术迭代速度快,经验积累丰富,如果能将这些在产业一线经过检验的前沿技术与经验整合成教育内容,融合进教育平台中,将对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大有裨益。
化“无形”为“有形”
融合学科打造低门槛人工智能教育
现如今,人工智能教育往往被赋予“高门槛”的标签,而作为边陲省份的云南是如何将科创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对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在各地的普及推广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论坛上,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副校长朱隽介绍了他们开展科创教育的经验。
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副校长朱隽发言
昆明市五华区瑞和实验学校的科创教育整体上分为科创特色课程、科普活动、竞赛活动三个层次。与大多数将科创教育作为兴趣课程的学校不同,瑞和实验学校以“学科教学与科创教育相融合”的模式为基础,将科创教育统一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使之具有一体化、整体性特点,多维的学科融合设计为学生搭建丰富的学习科技的氛围,打破了素质教育容易“形式化”的局面,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常态化开展。
朱隽介绍,学校目前有13名科创兼职教师,涉及美术、语文、数学、科学、劳技、体育、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强有力的师资是学校课程发展的保障。
2019年至2021年,瑞和实验学校先后三次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其科创教育发展模式已渐趋成熟,对其他学校开展科创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使科创教育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并良性发展、持续发展,学校一直坚持不断优化科创课程。2022年初,学校引入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利用平台“使用门槛低、开源性强、延伸空间广”的特点,打破了学校的课程界限,为学生打造了更加开放、自主的学习平台,同时,也为教师跨学科融合科技课程降低了学习门槛。
从“平均主义”到“一专多能”
培养多元智能人才
2021年年底,国家出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指出数字素养的内涵除了涵盖专业技能外,还要求人们创造性地理解、分析、评估、管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水平和素质底蕴
长水教育集团后勤产业集团副总裁张少东发言
长水教育集团后勤产业集团副总裁张少东认为,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正是要围绕这几点进行。他在论坛上作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中学生培养的思考》的主题分享,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对中学生培养要注重信息化思维,从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实现灵活教学。辅助学生在建立专长的前提下跨界学习,从“平均主义”变为“一专多能”。
张少东介绍,今年4月,长水教育集团引进了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在既有的高精尖课程基础上,着力推广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在集团校内的普及普惠。
在刚刚落幕的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Coding创意编程大赛中,长水教育集团下辖昆明市西山长水实验中学多名学生斩获佳绩,有四名学生在与全国学子中的比拼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
长水实验中学的学生参加比赛
腾讯云云南省总经理杨馀冰表示,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改变传统教学的组织方式,腾讯希望通过科技助力,推动教育个性化、智慧化、公平化的实现。未来,腾讯也将持续助力云南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